人造肉的新故事:售价150美元一份的细胞肉

文|红餐网

人造肉赛道又玩出了新的"科技与狠活"。

据"Littlelaba餐饮家"报道,美国旧金山的一家餐厅试图兜售"细胞培育鸡肉"的新菜品。它被包装得与普通鸡肉没什么两样,裹着天妇罗面糊,再淋上烧焦的辣椒蛋黄酱,但是高昂的售价让它与众不同——150美元/人(包括服务费)。

"人造肉"走上饭桌,不是什么新鲜事。此前,植物肉牛排、植物肉粽子、植物肉月饼等产品一度风靡,仿佛不吃植物肉,就跟不上潮流。


【资料图】

然而,几番沉浮后,人造植物肉开始向人造细胞肉进阶,人造肉赛道似乎正尝试着给消费者酝酿全新的消费故事。

植物肉,还是没发展成人人喜爱的样子

2019年,伴随着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押注和站台,"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成功上市,人造肉的概念开始在消费赛道被普及,并受到一众资本和消费者的狂热追捧,一时间风光无限。

图片来源:Beyond Meat官网

然而四年之后,人造植物肉的整体市场发展,似乎有点不及预期。

又贵又难吃,消费者看不上人造植物肉?

人造植物肉市场遇冷,用众多网上冲浪的年轻消费者原话来概括就是——"难吃且贵"。

此前,有数据调查显示,74%的消费者表示不愿意复购人造植物肉产品,觉得其口感不如普通肉类。消费者的"不买账",一度让上架植物肉的餐厅销量不佳。

2021年,星巴克、汉堡王等餐饮门店将植物肉产品下架,给出的理由大多是"销量不足"。但据"全天候科技"所写,上海黄浦区一家星巴克曾透露下架原因是"卖的不好",该店每天仅售出2-3份植物肉产品。

去年11月,红餐网走访了当时售卖人造肉产品的德克士门店。据工作人员表示,店里人造肉汉堡点单率比较低,很多顾客在听完介绍后都会有意避开。

除此以外,植物肉高昂的价格同样让很多年轻消费者望而却步。

此前,有投资机构针对目前市场上某植物肉品牌的牛肉产品零售价进行过调研,相关产品比市场牛肉售价高出125%左右,甚至比有机肉类高出40%。据红餐网了解,此前盒马售卖的一款"植物蛋白汉堡肉饼"重为226g,售价59.9元,而同等重量的牛肉饼却低至20元一份。

花更多的钱去吃假肉,显然很难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资本热情冷却,有的植物肉品牌正在隐退

消费市场的"跌宕起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投资者们的信心。

企查查数据显示, 在人造肉植物肉最火爆的2020年,相关投事件则有14起,2021年和2022年分别是7起和8起。然而进入到2023年以来,国内在植物肉投融方面的信息稍显冷清。

单从数据来看,资本对于人造植物肉的态度,确实明显有些失去耐心。据路透社和FT News援引投资人及一级市场统计数据称,VC(风险投资)们对于植物肉的投资热情降低到5年来低值。

经历过这两年的喧嚣,红餐网盘点发现,植物肉品牌的日子有些不好过,甚至有些一度还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里。

比如曾因推出"首款国产人造植物肉月饼"而备受关注"珍肉",公众号更新时间停留在去年9月,且再无新品推出;曾连续获得多轮融资的Hey Meat,其关联公司上海魅味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于2023年4月被吊销;"转道"植物肉的双塔食品,持续面临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其董事长杨君敏曾公开表示,与部分植物肉品牌合作不达预期。

在市场受挫、资本热度退减情况下,不少植物肉品牌纷纷通过下调价格以期推动市场增长。

图片来源:Beyond Meat官网

据红餐网观察,今年5月份在山姆APP上售卖97元的植物基汉堡饼,目前已经降至69.9元,与某进口谷饲牛肉饼同等重量换算价比少了近10元;国内植物肉品牌"星期零"与瑞幸联合推出的的两款植物肉新品价格均为9.9元,打破了消费者对于植物肉产品价格昂贵的刻板印象。

但此举改变的效果似乎并不明显。据红餐网观察发现,像嘉植肴、别样肉客、星期零等植物肉品牌,其天猫旗舰店月售量最高的单品仅为200件、100件和97件。

细胞肉拿了植物肉未演完的剧本?

虽然植物肉赛道暂时遇阻,但在人造肉这个充满科技感的赛道,似乎在细胞肉上找到了新方向。

何为细胞肉?

据红餐网了解,"细胞培养肉"是指利用细胞培养工程和组织工程等技术,在体外培养动物肌肉组织作为食用材料。只需3到4周时间,单颗细胞就能在体外扩增,在实验室环境下扩充到肉的形态。

严格意义上来说,细胞培植肉除了不是从动物身体分割下来之外,与真肉非常相像。

比植物肉更有"肉味",细胞肉风头正盛

"更接近肉"是细胞肉身上最值得关注的标签。

此前,一则新加坡市场调查显示,70%尝试过细胞培养鸡肉的新加坡人表示其味道与传统鸡肉一样好或更好。此外,有近90%的餐厅经营者表示,他们愿意出售细胞肉,而且大多数人表示,他们可以设想十年内用细胞肉取代菜单上的一些传统肉类。

在技术创新方面,细胞肉赛道已经取得重大突破。据红餐网了解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当前细胞肉培育时间都已经缩减到8—15天内,比普通肉类培育生产速度快很多。

除技术创新以外,在政策方面,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人造细胞肉也释放出了一些积极信号。

2020年,新加坡成为全球首个批准销售细胞肉类的国家;

2021年12月,中国农业农村部在《"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上,首次提到了细胞培养肉和其他人工合成蛋白,是未来食品制造中值得关注的重要技术;

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在《"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发展合成生物学技术,探索研发"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实现食品工业迭代升级,降低传统养殖业带来的环境资源压力;

今年6月,美国农业部准许两家企业的人造细胞鸡肉销往特定餐厅;

7月,荷兰宣布允许在荷兰可控环境下品尝细胞培养肉,包括细胞培养海鲜在内的产品……

成为投资新贵,细胞肉成人造肉赛道"主角"

技术的创新和政策的支持无疑使得人造肉行业迈入新阶段,而"细胞肉"广阔的市场前景亦给资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番茄资本认为,围绕人类自身的蛋白需求增长刚需,和ESG的刚性需求,细胞肉很可能成了一道不得不勾选的必做题。

据红餐网了解,去年11月,细胞培养肉公司"极麋生物"已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由十维资本投资。在此之前,极麋生物还获得过梅花创投、番茄投资共同领投的一笔投资。

图片来源:瑞幸咖啡微博

对于选择极麋生物的原因,番茄资本相关发言人坦言,细胞肉的理论基础扎实,具有部分存在替代传统肉的潜力。从行业数据来看,全球原料肉产业链规模达万亿美元。长期角度保守估计,细胞肉若只替代10%,即有千亿美元规模。同时,极麋生物团队本身的特色也非常明显,兼具工程学和生物学背景,技术底子强,战略上重视自主研发,不急于短期推出成品,是一支优秀的早期创业队伍。

在市场前景广阔和创新技术不断突破之下,接连不断的投融资事件在细胞肉赛道上演。红餐网盘点发现,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相较于今年国内植物肉赛道零起投融资事件,截至发稿日,今年以来,除了前文提到的极麋生物,周子未来、CellX以及上海食未生物科技等多家专注细胞肉研发的企业,同样先后获得了资本的青睐。

"投资人和产业共同用钱给细胞肉‘投票’的原因很复杂,但一言以蔽之,这很可能是一条人类未来食物的必由之路。"对细胞肉赛道未来的可能性,番茄资本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人造肉上餐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政策、资本等助攻之下,回想起植物肉最初的发展轨迹,细胞肉似乎拿到了植入肉当初相同的剧本。但与植物肉一样,细胞肉同样面临着市场教育、成本控制、食品安全等难题。

"不论想象空间有多大,细胞肉目前距离规模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关键是看能不能穿越三重门:消费者普遍可接受、政策上的宽松,以及真正可以通过技术把成本降下来。"对于细胞肉的发展,番茄资本向红餐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从网络上的舆论来看,植物肉进阶到了细胞肉,人造肉确实正面对着"科技与狠活"的标签。

继美国批准人造肉上市销售消息传出后,国内有关#你能接受使用人造肉吗#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尽管人造细胞肉拥有更真实的肉感,但网友对细胞肉的抵触情绪依然不小。

图片来源:瑞幸咖啡微博

除了"科技与狠活"的消费心智,人造肉上餐桌,还要面对成本的问题。

此前,有业内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一斤植物肉(鸡肉)的价格将近传统鸡肉原材料的3倍。按照此计算,一份单价将近30元的轻食产品的毛利率将近不到三分之一,但换成植物肉,利润将更薄。

植物肉成本尚且如此,细胞肉更是。正如Bar Crenn餐厅所售卖的150美元一份的细胞肉菜品,不是谁都能享用得起的。

关于细胞肉的成本,此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工养殖肉类实验室主任圣马丁曾向媒体表示,实验室培育鸡肉比养殖的禽肉贵得多,而且目前还无法达到传统肉类的生产规模。

无论是成本还是生产规模,人造细胞肉都明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探索。

从政策端分析,番茄资本同样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中国、美国、新加坡、欧洲、以色列等国家对细胞肉呈开放态度。其中新加坡和美国已有法规准入。唯一明确反对细胞肉的国家是意大利,反对理由是要保护意大利食品行业免受‘有害’技术的影响。"

不过,最终细胞肉能否走上餐桌,实际上,决定性要素可能还在于政策。在我国,细胞肉准入方面,实际上也还没有明确的法规。从食品安全上看,根据《细胞培育肉的风险评估》显示,在细胞培育肉生产的任何阶段都可能无意中引入危害和风险,但缺乏系统和深入的细胞培育肉风险评估仍然是实现细胞培育肉全球市场化的一个障碍。